国内钢铁过剩产能超3亿吨 大型钢企减产不佳
中钢协相关人士日前预测,2015年中国钢铁产量约为8.06亿吨,2016年或将下降至7.83亿吨,预计产量同比下降2%,而这在国内钢铁已超3亿吨的过剩产能面前,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行业人士介绍,在上半年国家产能置换政策的推动下,国内中小型钢企出现一波关停潮,但是与之相反,国内大型钢企在淘汰旧产能、升级产品结构的过程中,减产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钢铁产业供过于求的局面仍将至少维持两年。
中小钢企迎关停潮
下半年以来,区域性钢铁企业陆续停产甚至关闭工厂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公开资料显示,7月底,无锡锡兴特钢宣布停产;10月,杭州钢铁发布公告宣布该公司位于半山生产基地的钢铁生产将在年底关停;11月,河北地方重点钢铁企业唐山淞汀钢铁厂也正式宣布停产。更有消息称,作为我国钢铁生产重地的唐山市,停产钢铁工厂的数量已经达到十几家。
厦门大学[微博]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认为,区域性钢铁生产企业陆续停产是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必然趋势。“国家对于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行业提出了产能置换的政策,随着政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小钢企会出现关停的现象。”林伯强说。
另外,国家领导人近来多次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也成为未来中小型钢企关停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在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大型钢企减产不佳
在国家控制产量的背景下,钢铁产能正在出现同比下降。中钢协数据显示,10月全国生铁、粗钢产量为5631万吨,当月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为5775万吨,同比下降4.2%,降幅高于粗钢产量1.2%,这意味着钢铁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批中小钢企关停虽然让国内钢铁产量有所下降,但掌握着行业真正话语权的大型钢企的减产效果若不明显,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局面将难真正扭转。
然而与减产相悖的是,国内一些大型钢企的钢铁生产项目却仍然在增加,以宝钢、武钢两公司为例,这两家公司在今年都出现了新的生产基地。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钢铁行业仍处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之下,企业不遵守“规矩”并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而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则是企业的目标,这种依靠口头协定形成的减产计划根本就不存在约束性。
两年内难有大变化
由于钢铁行业需求低迷,产能过剩严重,目前国内钢企面临着业绩亏损,难以盈利的局面。
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281.22亿元,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亏损企业49家,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8.51%。
相关人士表示,政府正在计划三年内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同时促进行业兼并重组,把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等。与此同时,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也将进一步加快大型钢企的整合速度。
林伯强认为,解决钢企生存的首要问题就是落实国家产能置换政策,从而尽快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但由于产能置换不能实现‘一刀切’,导致企业减产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真正效果。钢企应明确自己的产能规划,有针对性地减产,但从目前市场与企业的表现来看,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真正缓解预计要到2018年后。”林伯强说。
最新资讯文章
- 黑色市场周度观察:供需纠结难破局 情绪波动防风险
- 美国通胀仍过高,或需进一步加息
- 中国船企甩开韩国夺9月新船订单“金牌”
-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消费市场火热
- 钢价涨跌互现,焦煤期货涨超1%
- 钢铁产量持续下行,需求季节性抬头
- 10家钢厂涨价,美国8月通胀反弹
- 黑色期货早报:各品种涨跌不一,多机构料螺纹钢暂观望
- 火爆通胀令美联储加息利剑继续高悬
- 湖北建筑钢材早盘价格或有小涨趋势
- 限产消息重现 华南焊管价格能否“乘风而上”
- 广州建筑钢材早盘价格预计盘整趋强
- 处暑盼秋凉 管材等“春暖”
- 唐山钢坯成本监测(8.16)
- 方大特钢精细控成本降费用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 10年来永钢逾1700万吨钢材建功“一带一路”
- 萍安钢铁6月份高炉利用系数创历史最好水平
- 首钢京唐:在追求极致中砥砺前行
- 大公司动态:昆钢一生产线永久停产,比亚迪20亿再出手
- 海关总署:11月中国出口船舶365艘,同比上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