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打响“产业赛马的发令枪”
随着武钢股份(已退市)实质性并入宝钢股份之后,武钢集团的非钢产业梳理被提上日程。
武钢集团官方微信发出消息,3月10日-11日,武钢集团在武钢党校举行了首期高级经营管理者研修会。在研修会上,武钢集团经营财务部、改革创新部、人力资源部、审计部等提出了加快推进产业整合、一级利润中心组建、组织绩效评价、薪酬激励、经营团队任期制试点等重要改革措施。武钢集团的官方微信形容此次研修会为“产业赛马的发令枪”。
宝钢集团、武钢集团联合重组实施之后,宝钢集团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武集团”)。武钢集团成为宝武集团里唯一一个二级单位,保留除武钢股份外的钢铁产业及非钢产业。而武钢股份由宝钢股份合并吸收,目前,武钢股份已于2月14日退市。
武钢股份剥离之后,武钢集团今年的工作重点在于梳理非钢产业。武钢集团在1月21日召开的2017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抓住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和复兴大武汉等国家战略机遇,公司经营方向将以新城市、新工业服务为主;并提出,力争在3-5年内培育若干家营收百亿、利润十亿左右的优秀骨干企业。武钢集团还将2017年的经营工作目标定为:实现营业收入360亿元、利润5亿元。
此番,武钢集团进行业务系统梳理之后,研究制定了四个一级利润中心的组建方案。四个一级利润中心包括不动产、水务、康养、绿色城建。选择上述四块产业的依据则是:产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产业有基础、有资源、有优势、有能力,与宝武集团内部的产业战略错峰布局。方案规定,一级利润中心由公司直接管理,包括产业规划、投资、绩效考核、重要干部任免、运营协调等。
武钢集团还为此设置了增量分享机制。2017年各单位实现利润超过了利润基准值才有增量分享,利润基准值则参照2016年实现利润上浮10%。
实际上,武钢集团的非钢产业一度遍地开花。此前,武钢集团产业是所谓的“1+9”, 即以钢铁主业为中心,以矿产资源、国际贸易、物流、高新技能、冶金工程及配备制作、钢材深加工、资源归纳使用、金融和现代城市服务业共9大关联板块为辅。武钢集团官网目前显示,武钢集团的非钢产业主要包括物流贸易与深加工、资源利用与新材料产业、金融产业、城市服务产业,城市建设与环保产业。
数据显示,2015年,武钢集团的非钢产业总营收近600亿元。同期,武钢集团的钢铁主业营收987亿元,包括武钢股份583亿元、鄂钢101亿元、昆钢303亿元。这就意味着,武钢集团的非钢产业营收水平相当于1个武钢股份、2个昆钢、6个鄂钢。
当然,武钢集团庞杂的非钢产业也饱受不务正业的质疑。不过,钢铁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之际,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反哺主业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只不过规模各有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宝武”联合重组后实行的是“双总部”运行,即同时在上海、武汉设置总部,这种设置或许也是将处理武钢集团非钢产业考虑在内。一名熟悉武钢集团的业内资深人士曾表示,“原武钢集团非钢铁主业十分庞杂,涉及这些业务的人员也很多,处理这些事务还需要很长时间。新武钢集团领导的配备也可以看出工作重点在于非核心业务的处置。”
目前,武钢集团董事长由原武钢集团副总经理刘翔担任,总经理则由原宝钢集团副总经理郭斌担任。刘翔履历显示其长期任职于武钢集团的非钢产业系统,而郭斌曾在宝钢股份、宝钢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任职。
另外,武钢集团在梳理自身非钢产业的同时,还将与宝武集团内部的非钢产业融合。武钢集团召开2017年工作会议的第二天,宝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就来到武汉总部召开领导干部座谈会,马国强当时即指出,两钢重组后,要分两条线加快整合、融合、化合。一条线是宝山、青山的钢铁主业,另一条线就是多元产业。马国强对两条线的要求分别是,钢铁主业不追求规模,但在品种、质量、规格上要追求发展;多元产业要利用湖北武汉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将宝武集团的品牌和资金优势变成发展的动力和结果,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最新资讯文章
- 黑色市场周度观察:供需纠结难破局 情绪波动防风险
- 美国通胀仍过高,或需进一步加息
- 中国船企甩开韩国夺9月新船订单“金牌”
-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消费市场火热
- 钢价涨跌互现,焦煤期货涨超1%
- 钢铁产量持续下行,需求季节性抬头
- 10家钢厂涨价,美国8月通胀反弹
- 黑色期货早报:各品种涨跌不一,多机构料螺纹钢暂观望
- 火爆通胀令美联储加息利剑继续高悬
- 湖北建筑钢材早盘价格或有小涨趋势
- 限产消息重现 华南焊管价格能否“乘风而上”
- 广州建筑钢材早盘价格预计盘整趋强
- 处暑盼秋凉 管材等“春暖”
- 唐山钢坯成本监测(8.16)
- 方大特钢精细控成本降费用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 10年来永钢逾1700万吨钢材建功“一带一路”
- 萍安钢铁6月份高炉利用系数创历史最好水平
- 首钢京唐:在追求极致中砥砺前行
- 大公司动态:昆钢一生产线永久停产,比亚迪20亿再出手
- 海关总署:11月中国出口船舶365艘,同比上升2%